论述类文本阅读。 经典,是在当世仍有典范意义与价值的优秀文化遗产。20世纪50年代以前,经典的地位稳固如泰山,如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韦勒克所说

02-29
摘要: 论述类文本阅读。
经典,是在当世仍有典范意义与价值的优秀文化遗产。20世纪50年代以前,经典的地位稳固如泰山,如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韦勒克所说:“文学经典已经被牢固地确定
论述类文本阅读
经典,是在当世仍有典范意义与价值的优秀文化遗产。20世纪50年代以前,经典的地位稳固如泰山,如美国著名文学理论家韦勒克所说:“文学经典已经被牢固地确定下来,远远地超出怀疑者所容许的程度。贬低莎士比亚的企图,即便它是来自于像托尔斯泰这样一位经典作家也是成功不了的。”但是到了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人怀疑传统経典的合法性,在欧美学术界掀起了一场维护经典和批评经典的“文化战争此种思潮90年代传入中国,在现代文学研究界引发了谁是现代经典作家之争。不管是欧美学术界,还是中国学术界,关于经典的讨论,其出发点并非从根本上械动经典的地位,无非是哪些作家作品应该进入经典.哪些不应该进入经典,但前提是它必须是经典
卡尔维诺用十四条理由说明为什么读经典,其中几条都与耐读性有关。经典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是一本永不会耗尽它要向读者说的一切东西的书”。凡可以称为经典的书,一定是值得我们不断阅读的耕神产品。经典的耐读性反映在三个方面。
首先,经典必然是独创的,是独一无二的。《红楼梦》面世之后,续书很多,但没有一部成为经典,原因很简单,《红楼梦》只能是一部,不能有第二部,第二部就非独创。鲁迅被看作现代文学中的经典作家,为什么鲁迅是经典作家?读《阿Q正传》就可知道。鲁迅塑造了独一无二的人物形象:阿Q,并用阿Q这个形象来凝缩中国人的国民性——阿Q精神胜利法。他的自轻自贱,他的妄自为大,他的自我安慰之道.都和中国人的国民性息息相关。鲁迅当时就看穿了当代人的这些把戒。
其次,经典的耐读,来自于其丰厚的内涵。王蒙曾说:“我喜欢一次又一次地琢磨《红楼梦》,每读一次都有新发现,每读一次都有新体会新解读。”这是讲经典对一个人的一生,都是无尽的宝藏。鲁迅在《〈绛洞花主〉小引》中说:“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这是讲经典对不同读者而言,会有不同的发现。但如果《红楼梦》里面没有这样的内涵的话,读者也是无法看出来的。
再有,经典的耐读,在于思想的深刻性。儒家思想来自于“四书五经”,道家的思想来自于《老子》《庄子》。人类的轴心时代恰恰是经典的爆发期,也是人类思想的爆发期。《三国演义》写中国人的政治观,讲天时地利人和。曹操得天时,孙权得地利,刘备得人和。《三国演义》里面蕴含着一个很重要的思想,用今天的话语来说,就是谁获得了老百姓的支持,谁就是合法政权。这就是一种全新的政权观。当然这种历史观来自盂子的思想:“三代之得天下也以仁,其失天下也以不仁。国之所以废兴存亡者亦然。”仁政就是以民为本。获得百姓的支持,方能得到天下。由此孟于提出一个万世不泯的结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摘编自詹福瑞《经典的魅力》)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遗产,经典不可动摇的地位直到20世纪70年代才开始从根本上发生变化。
B.受国外思潮影响,我国学术界曾开展了关于经典作家的争论,对作家作品进行了重新划分。
C.无论是韦勒克还是卡尔维诺,都试图通过自己对经典的认识来阐明阅读经典的重要原因。
D.《红楼梦》作为经典文学,内容包罗万象,不同身份、文化背景的读者,从中会有不同的收获和发现。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首段运用引用的论证手法,使读者对经典的地位问题有清晰具体的认识。
B.文章经典的概念入手,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论述了经典具有耐读性这一重要特征。
C.文章釆用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以总分总结构论证中心论题一经典的魅力。
D.作者在论述过程中,以人们耳熟能详的中国文学经典为例,既利于读者•理解,也增强了说服力。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红楼梦》问世后出现了许多续作,但没有一部能成为经典得以流传,原因在于经典具有独创性。
B.鲁迅作为经典作家塑造了阿Q这一独特形象,可见一部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关键在『人物塑造得是否独一无二、不可替代。
C.经典必须具有深刻的思想性,《论语》《孟子》《老子》《庄子》等作品就蕴含着轴心时代人类伟大深刻的思想。
D.孟子民贵君轻、得民心者得天下的思想,在传统经典《三国演义》中得到弘扬,同时这一•思想也使小说更加深刻。
参考答案及解析:
1.D(A.从文中可知,20世纪70年代开始有人怀疑经典的合法性,但经典的地位并没从根本上有所变化由文中“其出发点并非从根本上招动经典的地位”亦可作出判断
B.“关于经典作家的争论”范围扩大应是“关于谁是现代经典作家的争论”:“重新划分”无中生有
C.由文中韦克的话得不出他是在闹述阅读经典的原因,而是表现了他对经典具有的地位的判断。)
2.C(“解决同题”在文章论述过程中并无体现;同时文章是按照总分结构而非“总分总结构展开论述的
3.BC“可见一部作品能否成为经典,关键在于人物塑造得是否独一无二,不可替代”推断不合理,能成为经典的因素是多方面的,不一定有了独一无二的形象就能成为经典,)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