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类文本阅读题。 我的“邻居”们 李晓晨 他们是我邻居,就住在一墙之隔的地方。每个早晨,我拉开窗帘,视线扫过酒店、马路、车流,最后总会落在那片平房上,平房前的空地上老有一对小孩儿跑来跑去。

02-04
摘要: 文学类文本阅读题。
我的“邻居”们
李晓晨
他们是我邻居,就住在一墙之隔的地方。每个早晨,我拉开窗帘,视线扫过酒店、马路、车流,最后总会落在那片平房上,平房前的空

4. D    5. ①线索清晰。文章以“换拉链”为线索,再以“我”一天夜晚到之前没有机会去过的“那片平房”“换拉链”的经历来组织行文,条理清楚、线索分明。②角度多样。作者从视觉、听觉、内心感触等几方面讲述了自己在平房区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经历平凡普通,却富有生活气息。③详略得当。“胖老太太”“刘姑娘”详写,刘姑娘的老公和孩子,以及其他十几户人家都是略写,这样主次分明、重点突出、点面结合,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6. ①多用短句对话。如“接袖子。”“十五。”“里面?”“走啊。”“看脚底下,道黑”等人物对话,简洁明了,一目了然。②主要采用问答形式。如“怎么了?”“裤子拉链坏了。”“远吗?”“不远,几步路。”一问一答,干脆利落。③口语、方言入文。如“十块”“涨了工资”“换个好点的活,回家也有面子”等,语言质朴平实,富有生活气息。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属于综合考查题,考查的角度较多,有内容的理解,主旨的概括,表现手法的分析等。解答这类题目,首先要题干的选择要求,如本题“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是”,立足考查“内容和艺术特色”,然后浏览每个选项,再逐一进行分析。本题中,D项,“并将真挚的同情与欣赏寄寓其间”表述错误,根据“这一家子给我一种细微而安定的感觉,甚至生出几分信任”可见原文中并没有“同情”,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文章写作特点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首先审清题干要求“文章是怎样有条不紊地讲述我‘邻居’们的生存状态的?请简要分析”,然后再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重点语句,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通过阅读原文可知“换拉链”是本文的线索,以前没有机会接触这些邻居,接着换拉链的机会,看到了他们的生存状态,这一条清晰的线索贯穿全文,使得文章条理清晰。其次,作者运用了多处感官,如“我终于在一扇大铁门上看到了七八行白底红漆的字”的视觉感官、“缝纫机咔哒咔哒发出有节奏的声响”的听觉描写,“母亲果然是万能的,语气和缓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慑,三言两语就平息了一场小规模战役”的内心感触;“你觉得这儿好吗?”“哪不都一样嘛,到哪都是打工吃饭挣钱,北京也就这回事的呀,挣得多些啦。我们还好,婆婆跟着,两个孩子也在,一家子蛮好,看到孩子就很好”的对话描写等,使文章生活气息浓厚。再次,对“胖老太太”“刘姑娘”的描写详细,略写了刘姑娘的老公和孩子,以及其他十几户人家,其作用是:主次分明、重点突出、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给读者的印象也深刻。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考生把握人物描写的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考生要首先审清题干要求“本文的人物语言简洁明快,请结合文章对此加以赏析”,然后再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找出重点语句,从长短句、口语方言、问答形式等角度入手,进行概括总结。本题中,从“接袖子。”“十五。”“里面?”“走啊。”“看脚底下,道黑”这些人物对话,可见语言简洁明了,多用短句。而“我”与文中其他人的对话都是一问一答式,如“怎么了?”“裤子拉链坏了。”“远吗?”“不远,几步路。”等等,简单亲切。而“十块”“涨了工资”“换个好点的活,回家也有面子”这些方言的使用是整个文章生活气息浓厚,特别吸引人。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