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罗整庵少宰书(节选) (明)王阳明 某顿首启:昨承教及《大学》,拨舟匆匆,未能奉答。晓来江行稍暇,复取手教而读之。

10-24
摘要: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罗整庵少宰书(节选)
(明)王阳明
某顿首启:昨承教及《大学》,拨舟匆匆,未能奉答。晓来江行稍暇,复取手教而读之。恐至赣后人事复纷沓,先具其略以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答罗整庵少宰书(节选)
(明)王阳明
某顿首启:昨承教及《大学》,拨舟匆匆,未能奉答。晓来江行稍暇,复取手教而读之。恐至赣后人事复纷沓,先具其略以请。
来教云;“见道固难,而体道尤难。道诚未易明,而学诚不可不讲:恐未可安于所见而遂以为极则也。”
幸甚幸甚!何以得闻斯言乎?其敢自以为极则而安之乎?正思就天下之道以讲明之耳。而数年以来,闻其说而非笑之者有矣,诟訾之者有矣,置之不足较量辨议之者有矣,其肯遂以教我乎?其肯遂以教我,而反复晓谕,恻然惟恐不及救正之乎?然则天下之爱我者,固莫有如执事之心深且至矣,感激当何如哉!夫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孔子以为忧而世之学者稍能传习训诂即皆自以为知学不复有所谓讲学之求可悲矣 夫道必体而后见,非已见道而后加体道之功也:道必学而后明,非外讲学而复有所谓明道之事也。然世之讲学者有二,有讲之以身心者,有讲之以口耳者。讲之以口耳,揣摸测度,求之影响者也:讲之以身心,行著习察,实有诸己者也。知此,则知孔门之学矣。
来教谓某“《大学》古本之复,以人之为学但当求之于内,而程、朱‘格物’之说不免求之于外,遂去朱子之分章,而削其所补之传。”
非敢然也。学岂有内外乎?《大学》古本乃孔门相传旧本耳。朱子疑其有所脱误而改正补缉之,在某则谓其本无脱误,悉从其旧而已矣。失在于过信孔子则有之,非故去朱子之分章而削其传也。夫学贵得之心,求之于心而非也,虽其言之出于孔子,不敢以为是也,而况其未及孔子者乎?求之于心而是也,虽其言之出于庸常,不敢以为非也,而况其出于孔子者乎?且旧本之传数千载矣,今读其文词,即明白而可通,论其工夫,又易简而可人:亦何所按据而断其此段之必在于彼,彼段之必在于此,与此之如何而缺,彼之如何而补?而遂改正补缉之,无乃重于背朱而轻于叛孔已乎?
14.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先具其略以请    请;请教
B. 遂以为极则也    极:尽头
C. 诟訾之者有矣    訾:非议
D. 不敢以为是也    是:正确
15. 下面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其敢自以为极则而安之乎    奔车朽索,其可忽乎
B. 以人之为学但当求之于内    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
C. 《大学》古本乃孔门相传旧本耳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
D. 亦何所按据而断其此段之必在于彼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16.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对罗整庵来信中提出的“见道固难,而体道尤难”的观点表达了不同的看法,认为大道必然要体会才能认知﹐并不是先看到大道,再去体会道的功夫。
B. 作者认为世上讲学的人有两种:一种是用身心讲学,一种是用口耳讲学。前者重在把握事物本质,后者重在揣摩和猜测﹐作者对这两种人都予以肯定。
C. 罗整庵以为做学问只应向内求索,而不应像程、朱这般向外求索,作者否定了这一看法,指出做学问贵在有得于心,内外不能割裂。
D. 作者在这封信中多用敬辞,语气和缓,语意谦恭,讲究立言的得体,但也不掩论辩的锋芒,对罗整庵来信中提出的观点谈了自己的看法,体现出其思想独立的精神。
17. 用“/”给文中加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夫德之不修学之不讲孔子以为忧而世之学者稍能传习训诂即皆自以为知学不复有所谓讲学之求可悲矣!
18. 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则天下之爱我者固莫有如执事之心深且至矣,感激当何如哉!
(2)无乃重于背朱而轻于叛孔已乎?
【答案】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