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郭滢

书能使人智,亦能使人愚

周郭滢 01-30 实践
摘要: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实践与“大众真理”的博弈从未停歇,而命运的天平无一例外地偏向实践,偏向不尽信书,让思维发散,与真理相接。

  他们局限于尺寸陆地时,麦哲伦的船队已劈波斩浪环球归航;他们崇拜着亚里士多德的广博,视其为真理时,伽利略研究着吊灯摇摆的频率,提出物体落体速度与质量并不成正比的猜想;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被宗教教义束缚时,哥白尼的日心说开始萌芽,天文望远镜另一边已然是无垠星空。

  谁终将声震人间,必长久深自缄默。实践与“大众真理”的博弈从未停歇,而命运的天平无一例外地偏向实践,偏向不尽信书,让思维发散,与真理相接。假如思维的涌泉囿于一书固结成冰,又如何淌入璀璨星河,奔流至浩瀚的宇宙?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林晓东曾说,中国留学生进入美国大学后,通常难以进行分析性写作、批判性思考,或与同龄人和教授沟通交流。中国教育更注重学会,而美国教育更强调会学。一位美籍教授对我国著名高能物理学家张文裕说,中美学生最大的不同,是中国学生更注重理论知识,而美国学生上课摆弄摆弄道具,七动八动,就掌握了。清代袁枚在《与是仲明书》中写道:“书能使人智,亦能使人愚”,当中国留学生拘泥于理论,最终苦思冥想而不得解时,是否记起过“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古训?当年纸上谈兵的赵括,在弹尽粮绝之际,是否也茫然过,那满腹兵书带来的究竟是智慧,还是自以为是的愚昧?

  一切离开了具体实际的理论,都只是泛泛空谈。《谏太宗十思疏》中,魏征理想的治国境界是“鸣琴垂拱,不言而化”,上世纪三十年代,美国奉行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正与此不谋而合。刚开始立竿见影,不久就闹了经济大危机。而中国始终根据国情调整经济政策,从生产力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经济大国。

夕阳下山清水秀依山傍海的绝美大自然<a href=http://www.cxydw.net/weimeitupian/fengjingtupia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风景</a>电脑桌面<a href=http://www.cxydw.net/weimeitupian/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图片</a>

  从来就没有非黑即白、非此即彼,即使是真理,在几轮时间洗礼,几番春秋变迁中,也会在某一瞬间,成为面目可憎的谬误。

  余华在《活着》的序言里说,作家的使命不是发泄,不是控诉或者揭露,他应该向人们展示高尚,即对一切事物理解之后的超然。我想这种使命的使命,绝不是按着头让读者接受某一观点,应该是引导人们形成独特的个性,使人们有底气趋同于大众,也有勇气独异于世俗。无论哪种生活方式,只要是人们真实自我的发现,精神上的结果和丰收,都平等地高尚着。

  了解自我的局限性,发现真实的自我,离不开“思辨”——思所得之正反,辨所思之利弊。博学、审问、慎思、明辨之后,方可笃行。求索存疑,去芜存菁,全面而又精准地将营养融入血肉。这之后就会发现,所谓“尽信书”,不过是怠惰盲从的营垒,学而不思的避风港,只是放弃思辨的一个体面的借口。

  今后不必焦虑,不必胡乱表态后一头扎进人潮,求索之路本就漫漫,且静待大浪淘沙。潮水退去,若思辨过后的收获依旧如初,请将其收入行囊,然后欣喜从容地,奔赴一切生而未见之风景

分享到:

觉得文章有用就打赏一下文章作者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

微信扫一扫打赏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