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坐窗前,轻啜一杯香茗,翻开放在膝上的书,和作者一起,体会古时的景之优美,人之风流。
梅,是傲的,是雅的。“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那暗香充盈的芳瓣明明是从枝头落入水中,可为何,泛起涟漪的,却是我的心?更不论她那“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的风骨及那“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柔韧。这样的梅,如何不令你我倾心。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被那青青翠竹打动的,又何止郑燮一人?苏轼的那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已是最好的诠释。对于竹,我是极爱的。竹有凌云之志,亦有隐逸之风,而竹中,我最爱那湘妃竹,爱那一段娥皇女英泪洒斑竹的唯美传说。
松,是立于重岩之上的,铁骨丹心,傲雪凌霜,虽无娇艳的花朵,也无柳枝那随风而舞的飘逸,但终年青衣的他,却自有一种孤傲悠闲的韵味。“凌风知劲节,负雪见贞心。”“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雪中独立的松,像极了形迹飘忽的青衣隐世,远离红尘,让人不敢亵渎。
除却这些景致外,“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莲。“淡妆浓抹总相宜”的西湖,“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的清明……凡是古人称颂过的,无论是景色,还是感情抑或是节日,都变得充满了灵性,那么,古时候的人,又该是如何的才华横溢,风流潇洒。
细雨如丝,透过雨幕,遥望西湖之上的一叶扁舟,舟前执伞的一对璧人,那紫衣风流的除了苏子又有何人,他身边那一袭红衣的佳人,定是朝云了。可惜,红颜却在那最美的时候逝去,于是,红袖添香,共游山水也只能存于心中了。一首《赠朝云》、一首《悼朝云》,此中的深情,又有谁能明了?那才高可笑王侯的东坡,留给后人的也只有那字里行间的洒脱豪迈了。
秋风带来丝丝凉意,吹皱了湖边倚石而卧的酒客的白衣,石上生满古苔,那白衣男子却是随意地将饮尽的酒坛抛出。肆意大笑道:“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哪怕这世间无人理解他,他也并不孤独,他愿与月与影“永结无情游”,亦可“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的率真不羁,让人如何不敬佩?
清澈的阳光倾泻于湖面,一叶小舟停泊在藕花深处轻漾水波,那藕花上的晶莹,可是小小的泪?苏小小与阮郁的一见倾心,是那么美好。“妾乘油壁车,郎骑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奈何终究是被负了深情。灯花挑尽不成眠,高楼望断人不见,她终究是不能与心仪之人花好月圆。“生于西泠,死于西泠,埋骨于西泠,方不负我苏小小山水之癖。”于是,这个书写过多情的诗句,采过离别的柳枝,落过相思之泪的女子将自己永远留在了那个如花年华。
……
阳光透过窗纱洒在我摊在膝上的书上,那光却已有些暗淡,抬头望天,才知已近黄昏。杯中茶水早已冷透,我有些可惜地放下茶杯,合书闭目,只觉得似是一场梦,竟有些隔世之感。书中的一篇篇文章,皆让我沉醉不已,那说不尽的江山多娇,道不尽的人物风流,竟让我不舍得将书放下。
白落梅写的这本书中,有着无尽的需要读者自行体会的韵味,能让今人与古人于书里相逢、相知。字字、句句都让人觉得心动,那透着禅意的言语,凝成了心口的一点朱砂,让人割舍不下。
那么,便让我们在微雨阑珊的午后,捧一杯清茶,静坐于窗前或长亭下,伸出纤纤玉指,卷着和风的温润,打开那扇通往另一个神秘世界的大门,与作者及故事中的人物一起,揣摩那方下眉头却上心头的悠悠情思。
我,随同《花开半季,情暖三生》,与古交心,看尽世间百态,思索着那浅浅的心事。